2021年尤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日期:2022-03-03 15:58 來源:尤溪縣統計局
| | | |

  尤溪縣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尤溪調查隊

 ?。?022年3月2日)

  2021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初步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8.02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87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2.00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2.15億元,增長9.8%。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3.4∶36.4∶40.2調整為21.7∶37.1∶41.2,其中一產回落1.7個百分點,二產提高0.7個百分點,三產提高1.0個百分點。

  從三次產業拉動力來看,第一產業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拉動GDP增長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

  從貢獻率看,一產貢獻率為19.6%;二產貢獻率為28.3%,三產貢獻率為52.1%。

  二、農林牧漁業

  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9.49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農業實現產值49.48億元,增長4.1%;林業實現產值20.16億元,下降1.4%;牧業實現產值15.57億元,增長23.6%;漁業實現產值2.92億元,增長3.1%;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1.36億元,增長5.2%。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3.62萬畝,比上年增長0.08%,產量13.61萬噸,比上年增長0.83%。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3.21萬畝、產量23.39萬噸,分別增長2.7%和2.8%。茶葉產量1.39萬噸,增長4.4%;水果產量11.40萬噸,增長8.4%;食用菌產量5.15萬噸,增長6.7%;藥材產量2820噸,增長14.1%。全縣毛竹采伐量2438萬根,下降5.8%;木材產量47.25萬立方米,下降10.1%。全縣生豬出欄32.3萬頭,增長30.87%,豬肉產量2.58萬噸,增長30.89%。全縣水產品產量1.07萬噸,增長2.9%。

  三、工業、建筑業

  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5%,其中4家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速20.6%;產銷率96.68%,比上年回落1.52個百分點;全社會工業用電量12.4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7%。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4.4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利潤總額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52.3%,比上年提升43.74個百分點。

  全縣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0.25億元,同比增長23.8%,實現增加值16.34億元,比上年增長9.1%。

  全縣具有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55家,實現建筑業產值30.25億元,增長23.8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2.52萬平方米,下降5.22%,其中新開工面積43.25萬平萬米,下降14.7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8.6%,其中項目投資增長20.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5%。

  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4.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住宅投資11.63億元,增長26.63%;辦公樓投資0.77億元,增長1288.9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30億元,增長220.07%。全縣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0.9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4.58%,商品房屋銷售金額19.19億元,增長176.74%;全縣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15.67萬平方米,增長15.98%,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8.04萬平方米,下降10.77%。

  五、內外貿易

  全縣共有限上貿易單位76家,其中批發單位35家、零售單位35家、住宿單位3家、餐飲單位3家;限上餐飲個體14戶;限上批發零售個體18戶。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從消費規模看,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61億元、增長17.2%,實現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5.78億元、增長9.2%,限上限下比為22:78。從批零住餐四大行業來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46.14億元,增長25.4%;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7.72億元,增長19.4%;住宿業實現營業額3.55億元,增長23.2%;餐飲業實現營業額9.62億元,增長36.0%。

  全縣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304萬元。

  全縣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69%;網絡零售額11.63億元,增長16.82%。

  六、財政、金融

  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12.22億元,比上年增長4.28%。其中:上劃中央收入完成3.27億元,下降2.3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95億元,增長6.92%,稅性比56.27%,比上年降低10.6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04億元,下降10.07%;非稅收入完成3.91億元,增長41.29%。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86億元,完成年初預算50.83%,下降30.86%。重點行業除了紡織行業、電力行業、竹木加工業有所增長,其他重點行業稅收同比均為負增長,特別是各地方行業、建筑行業和有色金屬礦業減收尤為嚴重。具體情況:紡織業實現稅收0.77億元,增長26.23%;電力行業實現稅收0.60億元,增長5.26%;竹木加工業實現稅收0.48億元,增長6.67%;房地產業實現稅收1.71億元,下降10.47%;建筑業實現稅收1.13億元,下降28.93%;有色金屬礦業實現稅收0.02億元,下降92.31%;交通運輸業實現稅收0.05億元,下降44.44%。

  全縣財政公共預算支出30.87億元,增長1.35%。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60億元,下降61.18%。

  全縣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0.68億元,比上年增長7.97%,其中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155.38億元,增長10.0%。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58.77億元,增長14.55%。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余額存貸比79.11%。

  七、交通、旅游

  全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87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全縣共有市際線路11條,縣際線路6條,縣內線路48條。公路通車里程34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6.7公里、國省道366公里、農村公路(縣、鄉、村道路)2808公里。共有客運車輛97輛,總座位數2237座;貨運車輛1514輛,總噸位24126噸。全年完成客運量18.5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488.02萬人公里,分別下降41.2%和30.6%,全年完成貨運量901.16萬噸、貨運周轉量8.20億噸公里,分別增長7.9%和2.1%。

  大力推進湯川鄉全域旅游(一期)、俠天下景區體育旅游、聯合梯田創4A級景區、閩湖康養度假小鎮、桂峰古村落康養度假綜合體開發、半山三誠文化旅游區等項目建設,提升景區質量,豐富產品業態,扎實推進臺溪鄉書京村土堡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工作。2021年全縣接待旅游總人數514.1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8.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和3.1%。

  八、教育、科技

  2021年秋,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8個,在校生64933人,其中:公辦幼兒園27個、民辦幼兒園45個、早教中心1個,在園幼兒15414人;完小42所、教學點19個,小學在校生30426人;初中13所,初中在校生11171人;完中3所,高級中學2所,高中在校生5859人;職業中專2所,在校生1967人;特教學校1所,在校生96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共有在編教師4360人(含專任教師3894人);其中,幼兒教師434人,小學教師1767人,初中教師1405人,高中教師522人,職業中專學校177人(含衛校6人),特校教師21人,進修學校教師34人。此外,另有局機關69人,離退休教職工2384人。2021年全縣高考600分以上82人,位居三明市前列;全縣被雙一流大學、藝體名校錄取的學生比例和數量實現逐年增長,尤溪一中還被列為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全市縣級中學僅1所)。全縣中考質量穩中有進,各項質量評價指標全部進入全市中游水平。

  年內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通過認定的省、市、縣級科技特派員共50人,其中省級28人、市級6人、縣級16人;新創建科技特派員團隊7個;新創建1個鄉鎮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全縣專利授權總量為651件,其中發明專利19件、實用新型496件、外觀設計136件;全縣有效發明專利65件,其中,從縣外轉入4件發明專利。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90件。

  九、文化、體育、衛生

  鞏固提升尤溪旅游四季行品牌,成功舉辦“印象半山”旅游文化節、第五屆朱子游學季、第六屆桂峰曬秋節、久泰小鎮臍橙狂歡節等活動。加強區域協同發展,積極對接滬閩(三明)旅游合作項目,深化廈門、三明兩市山海協作,積極動員A級景區加盟《廈明山??叼B卡》。精心打造旅游精品線路,重點打造理學溯源之旅、紅色文化之旅、綠色生態之旅等旅游,其中:坂面閩中紅軍舊址景區、半山三誠文化旅游區成功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完善提升“朱子家宴”品質,推出了高、中、低三檔菜品,滿足不同游客需求。精心組織參加“中國綠都·全宴三明”全市地方特色美食宴烹飪大賽,“朱子菌菇宴”獲“明味全宴獎”三等獎。

  2021年,累計開展縣級全民健身活動20余次,參與健身活動人數3.2萬人次。成功舉辦了首屆五人制足球春季聯賽、尤溪縣城關鎮第二屆社區籃球賽、縣第十五屆少年兒童圍棋錦標賽、縣第十三屆“乒協杯”少兒乒乓球賽(小學組)、(初、高中組)、尤溪縣職工“五一”登山賽等一系列群眾參與性強的體育比賽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我縣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今年我縣籍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家以及省、市級體育賽事的田徑、射擊等項目中,共獲金牌24枚、銀牌17枚,銅牌17枚。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2家,其中二甲綜合醫院、三乙中醫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各1家,民營醫院6家,鄉鎮衛生院15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 家,門診部1 家,診所、醫務室、衛生所(室)368 家。全縣共有醫護技術人員1964 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97名、注冊護士1067名;共有鄉村醫生452名。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748張,其中公立醫療機構1413張(縣級醫院980張、基層醫療機構433 張)、民營醫院335張。

  十、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447120人,比上年下降7.38‰,其中男性人口241796人,女性人口205324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4.1%和45.9%。全年出生人口4702人,出生率10.48‰;死亡人口2456人,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長率5.00‰。按人口年齡段分:0—17歲96478人,占總人口的21.6%;18—59歲241962人,占總人口的60.8%;60歲及以上78680人,占總人口的17.6%。

  全縣年末常住人口34.22萬人,比上年增長0.2%。其中城鎮人口17.21萬人,增長3.3%;鄉村人口17.01萬人,下降2.8%。城鎮化率達50.3%,比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

  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15元,同比增長8.2%,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222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93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310元,同比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4元,同比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068元,同比增長17.9%。

  十一、社會保障、社會福利

  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27567人,超序時完成失業保險參保任務共24855人,工傷保險參保49121人,機關社保參保9405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27288人,基金征繳收入2284.7萬元,其中失業保險795萬元,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征繳11799萬元,工傷保險1383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1.29億元、發放養老金2.53億元;職業年金征收2731萬元,職業年金上解5473萬元,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發放率100%。

  全面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持續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蓋服務模式,共舉辦了4場線下招聘,參會企業98家,提供就業崗位21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200余人;舉辦了15場線上常態化“企業用工招聘會”,參會企業139次,提供就業崗位1389個,達成就業意向536人。

  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584.5萬元,募集福彩公益金126.76萬元。我縣城鄉低保標準為每人每年7680元(即每人每月640元)。為全縣3469戶6974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農村低保金3722.87萬元;為全縣193戶303人城市低保對象發放城市低保金181.63萬元;為全縣825戶848人特困人員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1452.74萬元;為全縣814戶1908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293.52萬元;為全縣5466人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或護理補貼補助資金1238.16萬元;為全縣26名孤兒發放生活保障資金42.7萬元;為全縣173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補貼資金272.43萬元;為全縣12924名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880萬元。

  十二、環境、安全生產

  全年城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99.7%,同比下降0.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13,同比上升0.21,綜合排名位列全省第20,綜合排名位列全市第8;全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類別均為為Ⅱ類,與去年同期持平;全縣小流域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縣級行政區水質排名進入全省第六名。全縣環境質量保持較好水平,各項指標均符合各功能區劃要求,公眾對區域環境評價良好。

  2021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4起,死亡11人、受傷8人,直接經濟損失500.73萬元,與上年比起數下降6.7%,死亡人數上升120%,受傷人數下降46.7%,直接經濟損失上升19929.2%,發生1起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44人,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22人。

  注: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項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不做機械調整。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