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尤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尤溪縣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尤溪調查隊
?。?021年3月3日)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深入開展“五比五曬”競賽活動,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綜合
經初步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3.87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2.1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4.47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7.27億元,增長3.6%。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3.3∶38.2∶38.5調整為23.3∶37.7∶39.0,其中一產持平,二產回落0.5個百分點,三產提升0.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貢獻率為21.4%,拉動GDP增長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為45.0%,拉動GDP增長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3.6%,拉動GDP增長1.4個百分點。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857戶5805人全部脫貧,貧困村、空殼村全部摘帽退出管理。
二、農林牧漁業
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96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農業實現產值48.32億元,增長3.2%;林業實現產值19.30億元,增長1.5%;牧業實現產值15.58億元,增長9.4%;漁業實現產值2.47億元,增長2.6%;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1.29億元,增長4.3%。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3.59萬畝,比上年增長0.57%,產量13.50萬噸,比上年增長0.90%。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2.86萬畝、產量22.75萬噸,分別增長3.21%和3.17%。茶葉產量1.33萬噸,增長6.4%;水果產量10.52萬噸,增長5.73%;食用菌產量4.83萬噸,增長6.62%;藥材產量2471噸,增長8.0%。全縣毛竹采伐量2587萬根,下降3.29%;木材產量52.57萬立方米,增長0.31%。全縣生豬出欄24.7萬頭,增長4.13%,豬肉產量1.97萬噸,增長3.14%。全縣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2.97%。
三、工業、建筑業
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其中4家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產銷率98.15%,比上年回落0.14個百分點;全社會工業用電量11.14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4%。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9.63億元,比上年增長4.9%;實現利潤總額3.52億元,比上年下降28.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64.12%,比上年提升8.20個百分點。
全縣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4.27億元,比上年增長8.6%。
全縣具有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49家,實現建筑業產值24.45億元,增長14.0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8.16萬平方米,下降35.58%,其中新開工面積50.70萬平萬米,下降49.3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5.1%,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2.1%。全縣5000萬元以上項目120個,比上年增加27個、增長1.3倍;500-5000萬元項目42個,比上年減少13個;房地產項目13個,比上年減少3個。
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3.49億元,比上年增長22.08%。其中住宅投資9.18億元,增長23.19%;辦公樓投資0.05億元,下降6.1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40億元,下降51.77%。全縣商品房屋銷售面積7.6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1.73%,商品房屋銷售金額6.93億元,下降66.50%;全縣商品房屋施工面積99.73萬平方米,下降18.59%,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31.42萬平方米,增長19.79%。
五、內外貿易
全縣共有限上貿易單位50家,其中批發單位15家、零售單位32家、住宿單位3家;限上餐飲個體18戶;限上批發零售個體19戶。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1億元,比上年下降1.7%。從消費規??矗瑢崿F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71億元、下降2.7%,實現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70億元、下降1.2%,限上限下比為29:71。從批零住餐四大行業來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36.79億元,增長5.2%;零售業實現銷售額48.33億元,增長3.5%;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88億元,下降5.4%;餐飲業實現營業額7.07億元,下降1.0%。
全縣新備案外資企業1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546萬元;外貿進口2.08億元。
全縣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0.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網絡零售額10.93億元,增長12.8%。
六、財政、金融
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11.72億元,比上年下降3.10%。其中:上劃中央收入完成3.35億元,下降15.7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37億元,增長3.06%,稅性比66.91%,比上年提升2.75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60億元,增長7.48%;非稅收入完成2.77億元,下降4.84%。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3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77.26%,下降2.20%。重點行業除了房地產業、建筑行業和紡織行業有所增長,其他重點行業稅收同比均為負增長,特別是電力行業和有色金屬礦業減收尤為嚴重。具體情況:房地產業實現稅收1.91億元,增長48.47%;建筑業實現稅收1.59億元,增長52.42%;紡織業實現稅收0.61億元,增長14.14%;電力行業實現稅收0.57億元,下降52.14%;竹木加工業實現稅收0.45億元,下降17.51%;有色金屬礦業實現稅收0.26億元,下降63.33%;交通運輸業實現稅收0.09億元,下降21.81%。
全縣財政公共預算支出32.19億元,增長6.04%。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7.46億元,增長80.65%。
全縣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85.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141.25億元,增長11.8%。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8.59億元,增長11.1%。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余額存貸比74.6%。
七、交通、旅游
全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49億元,比上年下降5.5%。全縣共有市際線路12條,縣際線路5條,縣內線路52條,公路通車里程34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6公里、國省道404公里、農村公路(縣、鄉、村道路)2808公里。共有客運車輛105輛,總座位數2442座;貨運車輛1493輛,總噸位23699噸。全年完成客運量31.5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142.8萬人公里,分別下降63.7%和59.8%,全年完成貨運量835.2萬噸、貨運周轉量8.0324億噸公里,分別下降26.6%和32.2%。
全縣先后獲評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及第四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創建單位。同時獲評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3個。受疫情影響,全年全縣接待游客336.1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9.4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明顯。
八、教育、科技
2020年秋,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0個,在校生63373人,其中:公辦幼兒園26個、民辦幼兒園47個,早教中心1個,在園幼兒16053人;完小42所、教學點21個,小學在校生28949人;初中13所,初中在校生10101人;完中3所,高級中學2所,高中在校生6047人;職業中專1所,在校生2223人;特教學校1所,在校生89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在編教師4330人,其中專任教師3853人,幼兒教師402人,小學教師1744人,初中教師1423人,高中教師525人,職業中專學校176人,特校教師21人,進修學校教師39人;離退休教職工2320人。2020年高考全縣初、高中教育質量實現突破,高考清華上線3人、本科上線率位居全市同類縣第三,中考總分平均分位居全市第六。
年內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家;通過認定的省、市、縣級科技特派員共78人,其中省級40人、市級7人、縣級31人;新創建科技特派員團隊8個;新創建2個鄉鎮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全縣專利申請總量為605件,其中發明申請量39件、實用新型申請量458件、外觀設計申請量108件;全縣專利授權量為244件,其中發明專利4件、實用新型168件、外觀設計72件;全縣有效發明專利42件。
九、文化、體育、衛生
成功舉辦“農民進城獻演、城里文化下鄉”串聯活動、“翰墨飄香”迎新春送春聯、尤溪縣青少年宮第三屆師生書畫作品展、“記憶尤溪”老照片回顧展、“閩中古韻”廖翼恩寫生作品展、“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我家在景區·度假來尤溪——少兒書畫展等活動,共接待游客5.7萬多人次??h文化館創作歌曲《堅強中國》、小腔戲《紅手印》、音樂快板《眾志成城渡難關》、獨舞《堅強中國》抗擊疫情作品,致敬偉大的祖國。
舉辦縣第十屆少年兒童圍棋錦標賽、第四屆“迎春杯”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羽毛球賽、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紀念朱熹誕辰890周年全民健身活動匯演、退休干部升級比賽、老年人地擲球交流活動等一系列群眾參與率高的體育活動,極大地促進我縣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全國性賽事再獲佳績。在全國射擊錦標賽中,我縣運動員游昌杰獲得男子10米氣手槍團體銀牌,同時獲得該項目個人第四名,取得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射擊比賽席位。尤溪縣體育彩票網點總數35個,其中城區12個,鄉鎮23個;體育彩票總銷量2485.61萬元。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0家,其中二甲綜合醫院、三乙中醫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各1家,民營醫院5家,鄉鎮衛生院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家,門診部2家,診所、醫務室、衛生所(室)366家。全縣共有醫護技術人員1874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90名、注冊護士984名;共有鄉村醫生459名。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616張,其中公立醫院980張、民營醫院203張、基層醫療機構433張。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199.52萬人次,其中公立縣級醫院72.18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27.34萬人次(其中衛生院59.18萬人次,村所68.16萬人次);醫療機構總入院4.97萬人次,其中縣級醫院3.58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39萬人次??h級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57天。
十、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450446人,比上年下降3.66‰,其中男性人口242925人,女性人口207521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3.9%和46.1%。全年出生人口5739人,出生率12.74‰;死亡人口2485人,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長率7.22‰。按人口年齡段分:0—17歲97636人,占總人口的21.7%;18—59歲274970人,占總人口的61.0%;60歲及以上77840人,占總人口的17.3%。
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11.19元,比上年增長5.9%;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030.38元,增長0.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23.67元,增長3.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952.25元,下降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3.94元,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631.75元,增長0.8%。
十一、社會保障、社會福利
全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2.56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9320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2.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4.2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1.98萬人。全縣共發放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1.79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2.78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0.92億元、工傷保險費0.13億元、失業保險費0.13億元。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基礎養老金提高到123元/人。
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就業管理服務,共舉辦和組織大小型用工招聘會2場(次),提供就業崗位295個,達成就業意向353人次;為108家企業發布招工信息39期,通過崗位匹配684人,向企業“點對點”推薦意向人員316人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2061人,辦理流動人員的檔案100多人次。
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398.28萬元,募集福彩公益金111.86萬元。從2020年7月起,城鄉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6456元提高到7680元;為全縣3502戶6758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農村低保金3427萬元;為全縣196戶312人城市低保對象發放城市低保金183.88萬元;為全縣80周歲以上低保對象發放高齡補貼18.18萬元;為全縣823戶846人特困人員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1327.83萬元;為全縣5292戶1086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430.11萬元;為全縣6924人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或護理補貼補助資金1408.97萬元;為全縣25名孤兒發放生活保障資金27.36萬元,為全縣12474名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847.1萬元。
十二、環境、安全生產
全年城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100%,同比上升0.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1.94,全省58個縣級城市綜合排名位列第8,同比上升6個位次;全縣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達標率為100%,水質類別均值為Ⅱ類,全縣18個小流域斷面Ⅰ類水質斷面1個,Ⅱ類水質斷面12個,Ⅲ類水質斷面5個。全縣環境質量保持較好水平,各項指標均符合各功能區劃要求,公眾對區域環境評價良好。
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5起,死亡5人、受傷15人,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與上年比起數上升50%,死亡人數下降44.4%,受傷人數上升114.3%,直接經濟損失下降96.8%,無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22人,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65人。
注: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項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不做機械調整。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公網安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