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尤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尤 溪 縣 統 計 局
國家統計局尤溪調查隊
?。?020年3月3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六穩”落實,深入開展“五比五曬”競賽活動,全縣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呈現平穩發展。
一、綜合
經初步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5.05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19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4.45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0.42億元,增長5.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93萬元。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2.7∶39.7∶37.6調整為23.3∶39.3∶37.4,其中一產上升0.6個百分點,二產和三產分別回落0.4和0.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貢獻率為15.6%,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為52.7%,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1.7%,拉動GDP增長2.1個百分點。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875戶5880人全部脫貧,貧困村、空殼村全部摘帽退出管理。
二、農林牧漁業
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4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農業實現產值47.25億元,增長6.5%;林業實現產值21.31億元,增長1.2%;牧業實現產值11.14億元,增長1.2%;漁業實現產值2.51億元,增長4.5%;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1.21億元,增長6.1%。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3.40萬畝,與上年持平,產量13.38萬噸,比上年增長0.3%。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2.46萬畝、產量22.05萬噸,分別增長4.5%和5.8%。茶葉產量1.22萬噸,增長5.7%;水果產量9.95萬噸,增長8.6%;食用菌產量4.40萬噸,增長9.2%;藥材產量2288噸,增長27.5%。全縣毛竹采伐量2675萬根,下降29.1%;木材產量52.41萬立方米,增長0.1%。全縣生豬出欄23.72萬頭,下降5.5%,豬肉產量1.91萬噸,下降5.8%。全縣水產品產量1.01萬噸,增長4.4%。
三、工業、建筑業
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5%,其中2家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產銷率98.29%,比上年回落0.19個百分點;全社會工業用電量11.3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3%。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實現利潤總額4.93億元,增長5.1%,涉及22個行業大類,其中21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95.5%;年末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71.54%,比上年提升49.26個百分點。
全縣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全縣具有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35家,實現建筑業產值23.55億元,增長17.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68.99萬平方米,增長16.1%,其中新開工面積100.03萬平方米,增長4.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6.4%,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0.0%,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3%。全縣5000萬元以上項目93個,比上年增加56個、增長1.5倍;500-5000萬元項目55個,比上年減少75個;房地產項目17個,比上年增加3個。
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1.05億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住宅投資7.46億元,增長5.9%;辦公樓投資0.06億元,下降90.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84億元,增長6.6%。全縣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6.9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9.4%,商品房屋銷售金額20.70億元,增長56.8%;全縣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22.52萬平方米,增長20.6%,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6.24萬平方米,增長2.7%。
五、內外貿易
全縣共有限上貿易單位45家,其中批發單位14家、零售單位28家、住宿單位3家;限上餐飲個體13戶;限上零售個體5戶。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65億元,比上年增長9.7%。從消費規???,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54億元、增長12.0%,實現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11億元、增長8.7%,限上限下比為32.2∶67.8。從批零住餐四大行業來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44.30億元,增長8.7%;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5.86億元,增長8.2%;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52億元,增長17.3%;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35億元,增長8.1%。
全縣新備案外資企業2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3453萬元;外貿出口16.76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外貿生產型企業出口14.42億元,增長25.7%;外貿進口1.6億元。
全縣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18.44億元,比上年增長34.9%;網絡零售額9.73億元,增長28.4%。
六、財政、金融
全縣完成公共財政總收入12.09億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12億元,增長0.8%。全縣完成稅收收入5.21億元,下降2.1%,稅性比為64.2%,分行業看:電力行業增長23.7%,有色金屬礦業、紡織業、房地產業、建筑業和竹木加工業等行業分別下降41.7%、24.7%、13.8%、8.2%、7.9%。全縣公共財政支出30.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31億元,增長3.3%;教育支出7.54億元,增長1.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58億元,增長7.8%;農林水支出6.09億元,與上年持平。
全縣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62.0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126.40億元,增長14.0%。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4.78億元,增長12.1%。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余額存貸比77.0%。
七、交通、旅游
全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83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縣共有市際線路13條,縣際線路6條,縣內線路40條,公路通車里程2673.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1.87公里、國省道461公里、農村公路(縣、鄉、村道路)2090.2公里。共有客運車輛106輛,總座位數2575座;貨運車輛1429輛,總噸位22151噸。全年完成客運量86.8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328.52萬人公里,分別下降26.3%和39.4%,全年完成貨運量1137.89萬噸、貨運周轉量11.67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5.2%和8.8%
全縣共有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其中年內新增1個;9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其中年內新增4個;1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聯合梯田;1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閩湖。全年接待旅游人數381.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4.12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7.1%和72.9%。
八、教育、科技
2019年秋,我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6個,在校生60386人,其中:公辦幼兒園25個、民辦幼兒園44個,在園幼兒15586人;完小41所、教學點23個,小學在校生26947人;初中13所,初中在校生9521人;完中4所,高級中學1所,高中在校生6226人;職業中專1所,在校生2029人;特教學校1所,在校生77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在編教師4322人,其中專任教師3826人,幼兒教師358人,小學教師1742人,初中教師1457人,高中教師536人,職業中專學校175人,特校教師21人,進修學校教師33人;離退休教職工2256人。2019年高考全縣本一上線401人,上線率26.1%;中考全縣進入全市前100名的學生9人。
年內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家;通過認定的省、市、縣級科技特派員共95人,其中省級59人、市級12人、縣級24人;新創建科技特派員團隊7個,法人科技特派員1個;新創建2個鄉鎮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全縣專利申請總量為267件,其中發明申請量19件、實用新型申請量176件、外觀設計申請量72件;全縣專利授權量為214件,其中發明專利4件、實用新型136件、外觀設計74件;全縣有效發明專利37件。
九、文化、體育、衛生
精心策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活動,成功舉辦“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大型廣場歌會、經典歌曲音樂會、“記憶尤溪”老照片回顧展、“說古道今話尤溪”朱子文化專題系列講座、學習強國知識競賽、“我家在景區·禮贊新中國”自行車騎游活動、“輝煌70年·筑夢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巡回講座、“半臺戲”等群眾性文化活動59場次。整合組建11支農村電影放映隊,全年共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007場,其中放映掃黑除惡宣傳片1000多場次、交通安全公益宣傳片186場次。
年內選派本縣籍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家、省、市各級的游泳、籃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中國武術、體育舞蹈、射擊、圍棋等各類體育賽事項目,共獲金牌26枚、銀牌33枚,銅牌21枚。全年共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活動88場,參與人數近8萬人次。全縣共有體育彩票網點29個,其中城區12個、鄉鎮17個;體育彩票銷量2260萬元,其中電彩銷量2042萬元、即開銷量218萬元。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3家,其中二甲綜合醫院、三乙中醫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各1家,民營醫院3家,鄉鎮衛生院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家,門診部2家,診所、醫務室、衛生所(室)361家。全縣共有醫護技術人員1805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50名、注冊護士955名;共有鄉村醫生474名。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744張,其中公立醫院1080張、民營醫院240張、基層醫療機構424張。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256.99萬人次,其中公立縣級醫院78.39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76.21萬人次;醫療機構總入院6.33萬人次,其中縣級醫院4.1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3萬人次??h級醫院病床使用率87.29%,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56.25%;縣級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8天,鄉鎮衛生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6天。
十、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452100人,比上年下降1.93‰,其中男性人口243098人,女性人口209002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3.8%和46.2%。全年出生人口7227人,出生率15.97‰;死亡人口2669人,死亡率5.90‰;人口自然增長率10.07‰。按人口年齡段分:0—17歲97710人,占總人口的21.6%;18—59歲279485人,占總人口的61.8%;60歲及以上74905人,占總人口的16.6%。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6.3萬人,比上年增長2.76‰;城鎮化率47.4%,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按城鎮化率計算,其中城鎮人口17.2萬人,農村人口19.1萬人。
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0.23元,比上年增長10.2%;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002.85元,增長10.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29.44元,增長10.0%;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217.11元,增長1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9.45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519.97元,增長9.4%。
十一、社會保障、社會福利
全縣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0.94萬人;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4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2.7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0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84萬人;全年征收基金2.68億元,基金支出4.32億元,全縣退休人員養老金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全縣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118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
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6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9%。年內共舉辦3場春夏大型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2220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81筆共計3810萬元,挖掘優秀創業創新項目16個。
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605.77萬元,募集福彩公益金128萬元。從2019年7月起,城鄉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6144元提高到6456元;為全縣3225戶6192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農村低保金2840.85萬元;為全縣194戶323人城市低保對象發放城市低保金172.48萬元;為全縣80周歲以上低保對象發放高齡補貼16.34萬元;為全縣774戶799人特困人員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1174.81萬元;為全縣1018戶3064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319.37萬元;為全縣6443人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或護理補貼補助資金1178.45萬元;為全縣26名孤兒發放生活保障資金28.08萬元,為全縣12218名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817.18萬元。
十二、環境、安全生產
全年城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32,同比上升0.0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地表水、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較高水平,城區飲用水源地水質每個月監測一次均符合或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20Ш類標準,其中符合或優于Ⅱ類水占比87.5%。地表水監控斷面每個月監測一次且均符合或優于Ⅱ類水質標準。
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0起,死亡9人、受傷7人,直接經濟損失78.5萬元,與上年比起數下降9.1%,死亡人數上升80.0%,受傷人數下降22.2%,直接經濟損失下降46.7%,發生1起一次死亡3人的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47人,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49人。
注: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項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不做機械調整。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公網安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