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有關單位:
經縣政府同意,現將《尤溪縣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尤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0月20日
尤溪縣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6〕2號)和《福建省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意見》(閩政辦〔2016〕127號)精神,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促進農業節水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結合我縣農業用水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針,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水安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用水需求管理,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完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為基礎,以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逐步建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促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努力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增強廣大農戶節水意識,達到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轉的目的。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兩手發力。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合力推進農業水價改革,促進農業節水,保障糧食等重要農作物合理用水需求,在核定用水量內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
(二)堅持綜合施策,系統推進。加強農業水價改革與其他相關改革的銜接,綜合運用工程配套、管理創新、價格調整、財政獎補、技術推廣、結構優化等舉措系統推進改革。
(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綜合考慮自然條件、水土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作物種植結構等因素,結合土地流轉、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先易后難,有計劃、分步驟分類推進。
(四)堅持供需統籌,注重實效。既要強化供水管理,健全運行機制,提高供水服務效率,也要把需求管理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提高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農業用水方式轉變。
三、總體目標
建立健全能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按照市場規則,推行計量收費,農業用水價格總體達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基本建立可持續的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農業灌溉用水普遍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大力推進先進適用的農業節水技術;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全面提高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
2017年11月底前,各鄉鎮要完成具體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2020年前,條件較好的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及農田水利工程設施較完善的灌區要先行進行改革,率先實現改革目標;2025年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務。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加快供水計量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工程要做到量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期發揮效益,尚未配備計量設施的已建工程,要按照推進農業水價改革進程制定相應建設計劃,抓緊配套改造。
(二)建立農業水權制度。根據地區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農業生產發展實際需求和節水技術應用等情況,科學核定本區域農業用水總量。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確定用水上限,加快推進水量分配,將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自上而下逐級分配到鄉鎮、村或用水合作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分配到戶,明確農業初始水權。核定用水戶灌水面積,按照灌溉用水定額,逐步把指標細化分解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戶等用水主體,落實到具體水源,明確水權,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明確農業初始水權。
(三)提高農業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完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做好工程維修養護,保障工程良性運行。強化供水計劃管理和調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成本控制,建立管理科學、精簡高效、服務到位的運行機制,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大力推動全縣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建設和長效管護工作,推廣渠道防滲等節水灌溉技術,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加強水費計收與使用管理,統籌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建立縣級財政農田水利資金投入激勵機制,重點向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性高、工作有成效的鄉鎮傾斜。
(四)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技術。在穩定糧食產能和產量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建立作物生育階段與天然降水相匹配的農業種植結構與種植制度。大力宣傳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設施,集成發展水肥一體化、水肥藥一體化技術,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效益。開展節水農業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用水技術水平。
(五)加強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探索創新終端用水管理方式,鼓勵發展農民用水自治、專業化服務、水管單位管理和用戶參與等多種形式的終端用水管理模式。支持發展和壯大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依法進行登記注冊,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拓展服務范圍,健全管理機制,探索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向農村經濟組織、專業化合作社等多元方向發展,扶持其成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的主體,發揮其在用水管理、水費計收等方面的作用。
(六)完善農業供水價格管理體制。灌區農業水價將參考明溪縣、寧化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的經驗,分類核定農業用水價格;在核定的農業水價之外,不得再收取機電灌排費等任何農業水費。
(七)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綜合考慮供水成本、水資源稀缺程度、用戶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合理制定供水工程各環節水價并適時調整,供水價格原則上應達到或逐步提高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統籌考慮用水量、生產效益、農業發展政策等因素,區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養殖業等用水類型,在終端用水環節探索實行分類水價,合理確定各類用水價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和養殖業用水價格可高于其他用水類型。積極推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逐步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合理確定階梯和加價幅度,促進農業節水。
(八)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在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的基礎上,建立與農民承受能力、節水成效、地方財力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補貼標準根據定額內用水成本與運行維護成本的差額確定,重點補貼種糧農民定額內用水。根據節水量對采取節水措施、調整種植結構節水的規模經營主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農戶給予獎勵,提高用戶主動節水的意識和積極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建立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聯席會議制度(以下簡稱聯席會議)。聯席會議由縣物價局牽頭,縣發改局、財政局、國土局、水利局、農業局等有關部門及各鄉鎮政府組成。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責任分工(詳見附表),加強溝通協調,認真履行職責,合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水利部門負責完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和供水計量設施、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創新管理體制和終端用水管理等水價改革基礎工作。物價部門負責在完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和供水計量設施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落實農業水價政策。農業部門負責推廣節水農業技術,指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進節水措施。財政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落實農業水價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政策。國土部門配合水利部門做好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和創新管理體制工作。各鄉鎮要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改革重點任務,成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分工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推進本鄉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
(二)加強監督檢查。縣物價、水利、財政、農業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重點加強對核定農業用水成本及用水價格的指導和幫助。加大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合規建設運行、正確履職擔責、經費收支使用等方面的監督考核力度。加強督促檢查,抓好跟蹤督辦,建立定期評估和績效考核機制,及時分析查找存在問題,協調解決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難,增強改革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三)強化宣傳引導。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做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政策解讀,加強輿論引導,強化水情教育,引導農民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節水意識、提高有償用水意識和節約用水的自覺性,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并及時反饋有關農業水價改革的工作進展情況、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建議。
附件:尤溪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責任分工表
附件
尤溪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責任分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