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市、縣直有關單位:
《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尤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31日
?。ù思鲃庸_)
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22〕43號)及《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明政辦規〔2022〕13號)要求,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切實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推動加快建設美麗河湖,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在完成尤溪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基礎上,開展入河排污口“回頭看”專項行動,加快截污治污,規范整治各類入河排污口,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標
1.2023年底前,完成尤溪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并鞏固整治成效。開展尤溪重點小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回頭看”專項行動,更新入河排污口動態清單。
2.2024年底前,完成尤溪重點小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回頭看”專項行動的整治任務。
3.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轄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完成省、市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三、任務措施
?。ㄒ唬╅_展全面排查
1.組織排查溯源。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HJ1232-2021)關于“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開展地毯式排查,對所有存在排水的排污口污水均要采樣監測,摸清掌握各類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濃度及去向及排污單位基本信息情況(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要求詳見附件1)。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水利局、住建局、城管局,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2.明確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明確每個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主體清單。對于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排污口,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溯源總則》要求,組織開展溯源分析,特別是對監測發現排污問題突出的排污口進行重點溯源,完成排污口溯源管理臺賬。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水利局、住建局、城管局,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ǘ嵤┓诸愓?/p>
嚴格落實“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按照排查溯源結果,實施分類整治,建立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建立排污口名錄(詳見附件2)。
1.依法取締一批。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禁止排污區內設置的排污口;整改無望、無法取得主管部門批準的;超標排污口,經評估認定不能被污水處理廠收集并有效處理,自建污水處理設施也不能達到排放要求的;由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采取責令拆除、責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取締過程要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
2.清理合并一批。對于城鎮或農村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并,污水依法規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工業及其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結合“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實現污水截污納管由園區或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工業及其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排污單位(企業)只保留一個排污口,清理合并后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排污口的,應向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報備。對于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散排口,鼓勵統一收集處理尾水,設置統一的排污口。
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尤溪生態環境局,縣住建局、城管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
3.規范整治一批。按照有利于明晰責任、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開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組織清理違規接入排污管線的支管、支線,推動一個排污口只對應一個排污單位;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排污口的,督促各排污單位分清責任,并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并在明顯位置樹標立牌,便于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水利局、農業農村局
?。ㄈ╅_展“回頭看”專項行動
1.鞏固排查整治成果。要組織力量對本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情況開展“回頭看”專項行動,對所有排污口的基礎信息逐一核實確認,所有存在排水的排污口污水均采樣監測,實施動態管理。對未整治到位、整治后出現反彈的,建立排污口“回頭看”整治清單,通過對排污口進行取締、合并、整治,限期整改;對新排查出的排污口,明確責任主體,實施分類整治,并動態更新排污口名錄。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ㄋ模﹪栏癖O督管理
1.加強規劃引領。在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防洪規劃等規劃區劃,充分考慮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關于排污口設置的規定、空間管控要求。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外,應當嚴格控制新設、改設或者擴大排污口。需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將規劃的排污口設置規定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自然資源局按照職責分工落實。
2.嚴格規范審批。對排污口審批實行分類管理,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的設置應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除國家和省生態廳負責審核的排污口外,建設項目新增的排污口設置可以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同步辦理。對可能影響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應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排污口審核信息要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水利局
3.嚴格環境執法。有關部門根據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及部門職責等,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水利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有監督管理權限的部門應依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加大對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管力度,排污口責任主體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的,應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
責任單位:尤溪生態環境局,縣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4.強化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應設置監測點并開展監測,水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地方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常態化現場核查,重點核查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設置審批備案情況,每年核查已完成排查整治的排污口數量比例不少于行政區域內現有排污口總數的10%,設置審批備案的排污口數量比例不少于當年審批和備案排污口總數的30%。各鄉鎮人民政府將排污口巡查納入鄉鎮生態綜合管護隊或河道專管員日常巡查工作范圍,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尤溪生態環境局。
四、保障措施
1.明確職責分工。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排污口監督管理對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意義,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依據部門職責和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具體分工詳見附件 3)。推動構建“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體系,依托“生態云”平臺,加快排污口信息化建設,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納水體等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2.強化調度考核。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落實情況已納入 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河湖長制以及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責任書等相關工作考核,各有關部門要全面、深入、細致開展職責范圍內的排污口排查,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于每季度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向尤溪生態環境局報送排污口排查整治、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并動態更新排污口名錄;每年 12 月25 日前,向尤溪生態環境局報送本年度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情況(包括“回頭看”專項行動開展情況)。
3.強化支撐保障??茖W運用無人機、管道機器人等實用技術裝備,開展排污口排查溯源。財政部門要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排污口排查溯源、規范整治、監測 評估、動態調整提供資金保障。
4.倡導全民共治。加強排污口監管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和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 識,充分發揮政府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鼓勵公眾舉報身邊 的違法排污行為。排污口責任主體依法、及時、準確通過標識牌、 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公開排污口相關信息。對取得較好整治 效果的區域和案例進行宣傳推廣,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 治的良好局面。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附件:1.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要求
2.尤溪縣入河排污口信息表
3.市、縣直有關單位職責分工
備注:點擊文件標題右側“文件下載”,下載后可查閱附件詳情。


閩公網安備號: